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《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》童年的噩夢成真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Oyuki    時間: 2019-9-5 10:09 AM     標題: 《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》童年的噩夢成真?

一直以來,我認為恐怖電影是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展現創作者創意、敘事能力、概念發現

、以及執行能力的電影類型:如何讓人快速感覺到恐怖?感覺到新鮮?各種在故事登場的

元素,如何拼湊、組織,並且有效地發揮效果,製造氣氛?都考驗著創作者在場面調度,

與整合各方技術的統合能力。



然而,除了拍電影的創作者,看電影的觀眾也是恐怖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;看多看少

,胃口是否被養大,也都關係著一部恐怖電影的觀感、評價。



所以一部恐怖電影,彷彿就是在進行一場創作者與觀眾間的對話,如何在這個互動之中建

立起具有鑑別度的特色,正是我享受恐怖電影的重點。「調整好心態」和「觀察執行能力

」,或許是我們觀賞恐怖電影應該做的準備。



《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》改編自兒童恐怖短篇集小說;換言之,它就是一部給小孩看的鬼

故事。每個單篇故事的格局不大,但都是一些簡單的小概念,和神秘感十足的鬼怪,觸發

孩童對於「恐懼」的敏感神經,配合著詭異又前衛的插畫,正是原著故事的最大賣點。



它就像是小時候看的《孫叔叔說鬼故事》,或是過去電視臺風靡一時的靈異節目;每個小

故事互不相關,但就是因為它的簡單,所觸及的議題,或是概念發想富有創意,才會讓我

們就算是害怕,也要捂著眼睛耳朵看完聽完。



它的迷人之處,就在於概念性的創意;而本片以一部完整的主軸故事,利用劇中五個角色

所遭遇到的五種鬼怪,正巧將原著故事的五部短篇故事串聯;就劇本的編排而言,確實與

過去我們所看到的《牠》或是《安娜貝爾》、《厲陰宅》等作品有所不同。反而在這種小

格局故事中,玩出另一種不同的風格,本片確實有著表現不俗的獨特感。


然而,它的整體性不足,五個小故事配合著五位角色的遭遇,似乎存在著無可避免的斷裂

感;縱使劇情前後都有設計許多細節,前後呼應了每個角色所害怕的事物,試圖在每個角

色的心理層面加以深化,但記憶點不足,導致每個故事的鬼怪似乎沒有理由地出現,又沒

有理由地退場,十分可惜。



像是「稻草人」在玉米田追殺即將投入越戰的男學生,似乎暗示著當年在越南叢林中,隨

時都有可能被看不見的敵人擊斃,成功製造了壓迫氣氛;像是「蒼白的女人」在走廊上步

步逼近片中的角色,也在前段故事埋下了該角色害怕被母親緊抱,生活在具有壓力、被家

人寄予厚望的家庭之中。總總在前半部劇情的鋪陳、伏筆,本該在後續角色遭逢恐怖事件

時,一一被加以放大情緒,增加恐怖氣氛,但每個短篇的結尾都被輕輕放下,難以製造尾

勁。


但不可否認的是,片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有趣的巧思:像是利用不同時空的前後呼應,或是

不同時空卻在同一場景同時發生的時間軸,敘事手法上讓人感到新鮮有趣。



全片依舊彌漫著吉勒摩戴托羅一貫的美術風格,擅長利用裝飾、實體特殊化妝製造視覺氣

氛,對於每個鬼怪的造型也下了不少功夫;就執行面而言,安德烈歐佛蘭多導演也是成功

地把具有壓迫感的場景呈現,劇情節奏上也掌握得宜。《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》不論如何

,都是一種新的嘗試,一場新型態的恐怖片類型實驗。



整體而言,《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》給我一種「短篇故事集結而成的合訂本」:看完缺少

尾勁,但還是留有印象的故事,以及在1968年時代背景下,反映該時期的社會風氣,人們

到底恐懼、害怕的東西是什麼?


電影似乎想做的很多,野心頗大,卻在整個劇情上下了非常多力氣在串聯各個不同的獨立

短篇故事,消磨了每個角色能夠各自深化的可能。或許短篇故事以影集或短片集的方式呈

現,不用硬要將一個主軸故事做串聯,可能在篇幅上或是角色塑造上能夠更加深入。


作者: querty    時間: 2019-9-6 02:57 PM

一段段 讓我想到鬼三驚 咒怨 等
大部分的鬼片 在鬼露面之後 恐怖指數狂掉

有時候 看不見 反而更令人驚悚 以前 有一部叫大紅燈籠高高掛 一個死去的姨太
回來唱歌 外面下著大雪 閣樓那些冤死的奴婢 瀰漫一股股哀怨 哀傷 令人透不過去的氣氛
作者: fireking2323    時間: 2019-9-23 01:37 AM

感覺還不錯  看了影評 有空來看一下正片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27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